帕瑞纳·维亚斯
印度设计委员会(IDC) 前秘书长帕瑞纳·维亚斯教授曾是印度国家设计学院(NID)的主任,目前,他担任印度工业联合会(CII)设计推广与创新高级顾问,并当选为世界设计组织(WDO)候任主席。
维亚斯教授在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获得工业设计硕士学位,并于2010年在英国法纳姆创意艺术大学荣获荣誉文学硕士学位。拥有超过38年设计领域的专业与教学经验,维亚斯教授与NID结缘长达30年之久,最初作为教师,后于2009至2019年间担任学院院长。维亚斯教授在印度乃至全球设计界担任要职,其辉煌的职业生涯中留下了众多国内外里程碑式的成就与荣誉。2009年,在印度商工部指导下,他参与创立了印度设计委员会(IDC),并被提名为首届成员秘书长,直至2019年从NID退休。通过IDC,他与日本设计振兴会(JDP)合作,推出了印度设计标志“I-Mark”,该标志仿照日本“G-Mark”奖设立。
在维亚斯教授担任主任期间,NID被议会法案授予国家重要机构地位。他还助力印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四所新的NID分院。
因其对设计教育与推广的杰出贡献,维亚斯教授荣获多项殊荣,其中包括2015年世界教育大会颁发的“教育杰出贡献奖”、2017年《时代教育偶像》杂志授予的“终身成就奖”,以及连续四年(2012、2013、2014、2016年)被日本设计振兴会提名为日本“优良设计大奖”(G-Mark)评审团成员。
2019年,维亚斯教授在东京荣获日本设计振兴会(JDP)颁发的“日本优良设计研究员”荣誉。他还被任命为中国上海美术学院杰出教授。
维亚斯教授担任多个重要设计奖项的评审团成员,包括2024年德国设计奖、2024年中国设计智慧奖、2024年台湾国际学生设计竞赛以及2024年台湾金点设计奖。
他还一直担任印度领先商业杂志《商业世界》主办的“设计卓越奖”评审团主席。
2024年,维亚斯教授被任命为联合国咨商地位非政府组织“世界生态设计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此外,维亚斯教授还担任多家公司的独立董事,包括泰坦有限公司(2019-2024年)、Dynamatic Technologies (2023年至今))以及Carysil(2019-2022年)。
《21世纪的设计:机遇与挑战》
尊敬的各位嘉宾,首先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关于设计的一些见解,我们认为设计在发展和全球发展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其实设计在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环境保护方面其实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看一下二十世纪,二十世纪是一个工业化的世界。设计主要是为了服务于大规模的生产和大众的传播,但是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更加复杂的世界,为了能够了解设计的未来我们需要看看在这样的未来我们需要怎么样的挑战。
我们看一下有以下的挑战,包括变化的途径、趋势以及一些重要的领域。我们看一下变化领域,我们知道现在因为工业化我们正面临着众多的环境危机包括洪水、地震、飓风等等。我们为了能够推进经济的发展,那么我们需要让整个经济更加具有可持续性。
再来看一下未来得城市无论是公共交通、移民、社区以及文化还有人工智能等等这一切都成为了发展的关键词。我们社区也成为了社区的发展。再看一下社交网络,我们现在属于网络时代也有互联网飞速发展,信息正在民主化,我们还看到以DIY和创作的发展,我们在设计当中可以更好的使用社交数字媒体。我们在这样的社交媒体当中信息快速流动,我相信在这样的社交网络当中,这是我们所生活的当前。
此外我们看一下全球化的发展,地球是一个大的村庄。我们的信息可以在瞬间进行交流,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比如说基层的发展,滞后等等。
再看一下社会和民主的发展,我们讲到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工业,我们也需要将设计融入到治理当中。我们看到在战争期间有大量的难民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应对。这都是系统性的问题,
再看一下个人的层面。现在有24小时非常繁忙生活的方式,还有一种在医疗方面也面临一些危机。还有无论是在中国、美国还是俄罗斯,我们的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而且医疗系统也需要不断的更新。
我们也需要去思考怎么样找到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帮助我们提供更加健全的医疗服务,再看一下社会。社会隔绝的显现在加速,我们看到老龄化在增加。我们就应该想到设计师该怎么样应对这些变革,我们可以把设计的理念推进到这个研究当中。
刚才我提到了方方面面的挑战,这些挑战给二十一世纪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要求,通过设计可以更好的减缓环境的危机,我们需要重新定义危机,让商业更加有可持续性,而且我们也需要更好的创造可持续性的价值。
我们知道消费者他们是最后的买单人,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去思考他们在进行购买决策的时候也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我们看到资源不断枯竭。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方式去解决资源,我们也需要通过我们的设计创造更好的服务。刚才的嘉宾已经提到了我们怎么样持续发展,从而我们想想设计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设计,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关注人的需求,也就是我们需要利用更好的技术。技术是很棒的赋能技和加速技,同时我们也需要有本土化的思维,只有这两者合二为一才能够更好的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要知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够带来好的应用同时也能够带来好的挑战,所以我们希望不要滥用科技,我们还需要提升社会的韧性,我们需要思考怎么样通过设计能够更好让我们的社会面临危机、应对危机。
此外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可以起到提升文化的发展的作用,包括帮助我们更好改善工作文化。我们在生活当中不能够过于的偏重于工作忽视了生活本身,我们需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所以我们也需要珍惜生命。
我们想想在二十一世纪设计应该秉持怎么样的价值和方法,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可持续性的发展是非常重要。同样农业的方式和手工艺的传统,中国在这方面有很优秀的手工艺的传统,我们可以思考怎么样利用这些传统。他们带到课堂重新与底层、当地的社区连接。我们也需要充分利用设计当中的策略和专业技术、知识。
我们知道有一些手工艺者他们的记忆非常娴熟,但是没有很好的记录下来。所以我们需要把这些记忆能够传承下来并且从中可以挖掘出一些新知。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能更好与基层的人民连接,我们也许多采用跨学科的方法。单靠一个学科无法解决挑战了,因为挑战是如此复杂。所以我们需要采用跨学科的方式,这也就意味着医生、工程师、学者需要并肩作战更好的推动问题的解决。我们需要的是以挑战为重心去解决问题,不仅仅是以学科为重心的方法论。
此外我们也需要把社会设计和我们联合创造和参与设计融合起来,我需要更好的关注来协作。我们每个人都会从这个事中获益,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需要更好的参与进来。
此外还要采用以人为本的设计,服务设计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关注人本身,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我们要关注人的体验,我们需要以人为本,需要采用人、互动、环境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我们要怎么样转变这个。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好的传说特定的技能并且推动融合性才能推动变化的场景,现在我们教育机构也许多采用更加灵活的架构和方式,这样才能更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设计学科是基于现在不断变化的全球和本土背景的,这也会变的越来越重要,所以在二十一世纪我们应该建立灵活的课程,我们需要给学习者提供一系列各种各样的教学和学习的工作,包括他们可以学习建设学、设计学等等不同学科的知识。我们设计的作业或者是任务也需要是一些跨学科的,这样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去应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这也需要我们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积累。在二十一世纪我们的学习者是基于兴趣而不能够被局限于某一个项目那种,他们能够拥有通识的基础还有一些行业的能力,他们需要时间和讨论来获得更加有应用型的知识。
同时我们的教室也是需要有各种各样形式的,我们也需要近一步推动学生的技能。比如说在这里我们是在戛纳和埃塞俄比亚给农村的妇女提供一些技术,并且帮他们设计出来一些新的篮子。我相信我们也希望去变革我们设计的语言,我们可以去思考过去的产品和现在的产品他们的差异点在哪,我们还可以去采用多方面的因素。
我们认为设计不仅是一种服务,更多的是推动社会创新和社会进步的力量,非常感谢大家。我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到设计可以推动我们包容性的发展,可持续性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这些也是需要我们带到课堂上,这样我们的社会会越来越好。也只有通过这个改善人们的生活力量,也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公平,我们讲到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关注每一个人,我们去思考到底设计怎么样让人们变的越来越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