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

曾辉

北京国际设计周副主任、策划总监

曾辉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1年起留校任教、任《设计》杂志执行编辑。曾任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景观规划实施处处长、国家大剧院艺术部部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产业委员会专家、百花洲国家级传统工艺工作站站长、北京歌华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副秘书长。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民盟北京市委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设计学会监事长,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副理事长,中国设计权力榜学术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曾辉曾获平山郁夫奖、获“中国之星”最佳设计奖、中国优秀品牌形象设计奖及金手指奖;2008年荣获北京市委、市政府、奥组委授予的“北京奥运会先进个人”称号、中国包装设计事业突出贡献奖;获中国广告设计风云榜最具影响力平面设计师奖。他主持设计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荣获2012香港印制大奖,并在2016年获得中国设计贡献奖金质奖章。


guest is introduced
演讲内容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就这个话题谈的原因,我们谈当代设计的时候需要思考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如何能够为当代的设计赋能。因为在这一块北京国际设计周在2009年创办以来今年已经十二届了,经过十二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倡导一个大设计观,如何让我们的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各个领域有一个深度的融合,而不仅仅停留在过虚意义上的设计学科边界范围内。某种意义上来讲当代设计实际是基于设计思维所形成的设计体系。

在北京国际设计周四年以来推动了一个以中国传统工艺为核心与设计融合传统往现代转化,以这个为思考做了系列的活动。其中主题展现在还在北京中华社稷坛展出。

这个展览体系我们秉承着一种分析的思路,因为我们讲如何让包括传统工艺在内这样一种非遗的价值,真正能够让它活在当代,能够和我们当代的生活体系去结合,这个思考其实在中国古代哲学体系里面一直在强调这样的一种思维路径。

比如说明代王阳明的弟子也是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提出百姓日用即道思想体系,就是在改变我们过去从儒家文化体系里面所形成的思想集成。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更加强调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如何让我们的传统智慧改变你的生活方式,改变你的生活态度。

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设计美学体系一直强调可持续性,我们讲天人合一,实际上天人合一的背后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思想叫敬天爱人,而不是人定胜天。如何能够真正的敬畏自然?能够善用自然?能够形成真正与生活的关系。这样的一种思考在中国传统设计体系里面也不断的在强调和传达爱物惜物、物尽其用、物尽其美这样一种设计观态度。

东方设计中国传统设计里面最为经典的案例就是大家天天使用的筷子。西方他们主要以刀叉这种设计思维来体现他们的设计方式,在中国古代青铜时代也用刀叉,但是后来为什么中国人逐渐开始浓缩为用两根棍,这样一种极简主义就能解决餐饮问题,中国人开始养成了一种能够用极少的资源来产生最大的效益,这些想法都和我们当代是有关的。

但是我们也看到为什么到了后来中国人开始越来越崇尚繁缛代表极权主义的一种审美,甚至在我们当代仍然留存着这样一种审美导向。在雇工收藏的乾隆时代的瓷母,应该说是把当时最顶端的陶瓷烧制技术集于一身,17种釉料,几十种工艺集合在一起。这种东西只能作为皇家为了追求一种技术的实验所形成的一种技术国宝,但是我们如果把它当做一个文化国宝,或者美学国宝的话就说明我们需要去反思当代的审美体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方向,就是不惜工本,不惜代价。这种明显是有悖于我们如何能够可持续发展,如何能够更好的为设计的普惠价值,能够让更多的人享用到好的设计,好的生活,是和美好生活的方向有违的。

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需要去反思当代的审美观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后来在北京国际设计周上我们就推出了这样的景泰蓝,他已经改变了过去景泰蓝传统思维方式和表现表达方式。这个景泰蓝工艺在古埃及就有,只是在景泰时期用了恰似镶嵌的工艺形成了一种表达方式,但是不能认为我们所有的珐琅工艺,所有的景泰蓝只能是一种单一的表达。我们对中国古代的思考需要去分析为什么不能够信号更极简的,或者说更有效的能够带来一种当代的美,能够符合当代的审美价值。

在明代,为什么明式家具在中国古代设计体系里面能够形成非常独特的品位,也是和那个时代它的倡导开始。因为经过了元末的战乱,中国人变得很贫穷,所以要复兴,他就从法律体系上规定了人们不能够走奢华奢侈审美和消费导向,不是为消费而形成的审美观,而是能够更好的善用自然之材,善用自然力量能够满足人们更多的需要。在《大明会典》里面所制定的这样一种法律体系尽管后期并没有严格执行,但是毕竟引导了设计审美的方向。

在2014年国务院推出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当时推出这样一个政策,我们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是一个大设计观要能够赋能给相关产业,我们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不仅仅是把文化本体演绎相关的文化内容市场化、产业化,核心的价值是如何用文化,用美学,用设计,用艺术去赋能传统产业,让农业如何有文化、有美学、有创意,国际上现在我们提出来创意农业的说法。如何让装备也、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样的一种发展向已经成为我们的时代主流,还有更多的领域,如何让我们的城市能够在城市更新中,我们的乡村在乡村振兴中能够符合这样的一种设计体系,在这样的一个方向上来讲大设计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未来在政策体系上的思考。

所以即使我们谈工业设计,我个人也一直有一个观点,这个和过去包豪斯以来所提到的工业设计产品体系设计,甚至是早期我们的学科划分里面称之为工业造型设计,只是满足产品造型、工业造型的问题。其实我们当代的工业设计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工业制造体系内设计,它应该是工业和信息时代的设计,某种意义上来讲当代的工业设计是一个大设计观,是一个能够去如何用工业设计这样的设计思维、方法、理念真正去赋能包括农业设计,我们的乡村设计、城市设计一系列的方向,而不仅仅解决一个电器,解决一个工业制造品,工业制造只是一个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我们现在的工业制造已经完全进入到一种物联和信息化时代,它的解决方式方法也和传统二十年前、三十年前,更不要说一百年前的工业设计思想体系已经有了一个革命性改变。所以我们说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上。

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设计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我原来在这个学校读书,也毕业留校,我编辑设计杂志包括装饰。1958年的时候这个学校的创始人之一张斌先生设计的装饰杂志封面上飘扬着衣食住行四个图标,衣食住行四个图标是张光宇先生1934年在上海成立最早的设计公司的logo。后来在北京光华路就是现在的中央电视台南侧,北京最高的楼,门上也镌刻着衣食住行的图表。百年以来中国艺术设计的先贤他们一直在思考我们的设计是干什么的?设计是为民生服务的,设计是为衣食住行,是为生活方式创造一种新的方式。所以这样一个设计文脉在中国百年设计体系中一直传承着。

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设计体系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脉络里面有着很深刻的传承,在汉代我们一说到漆,在中国设计体系中大漆这个工艺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工艺方式,实际是一种设计思维方式,因为大漆是最能够符合人和自然关系的一种载体。但是现在我们的漆并没有用在更多的生活中,更多的忙于去做漆画,忙于去做其他装饰艺术摆设品漆的工艺。但是我们到日本去看看,日本漆系仍然活在他的生活中,到他的居酒屋,家里面,餐厅里面大量的使用漆系。所以如何让漆这样一种传统的设计方式有回到中国人的生活当中来,这也是我们来复兴传统文化,传统工艺一个重要的思考。

我们说像这样的内容我们需要去做一种方向,但即使是漆画也可以有更多创新的表达,不仅仅只能在木板上做传统漆画的表达形式。

我们说中国古人设计体系里面有太多这样具有工业设计思维方式的设计体系,我们从这些遗存上就可以看出,绝不仅仅是单一手工制造的思维。像宋代的剪刀就已经达到这样一个设计的美学高度,包括传统的这些器物里面都可以反映出中国古人东方设计智慧和美学体系。

其实我们还可以看出过去中国人有一个生态包装方式,我们一带一路海上陶瓷之路,大量中国的陶瓷外销,在古人没有集装箱,没有现代工业包装材料怎么能够飘洋过海运到东非,欧洲?中国人过去有一个很好的生态设计包装智慧,在陶瓷的缝隙中放入豆麦的种子生长,植物就可以把陶瓷缝隙进行缠绕,这样一种好的生态智慧没有被我们更好的传承。如果说有传承,大家端午节吃的粽子,那个粽子既是包装又是美食的一个重要元素,所以这样的方式都是中国人过去在生态设计、绿色设计中的东方设计智慧所奠定下来的东西。最早的充气式设计,黄河皮筏子这些都是。

在古人里面我们善用自然的缺陷,像斑竹这样的东西,斑竹实际是一种缺陷的东西,但是把它转化成一种美学的高度。古人如何让一个最普通的器物更好的为人所用,这是东方设计思考里面最好的价值所在。包括像这样的野葡萄藤,就是很难编制成标准化体系,但是恰恰要善用非标,用乱编的方式也能做出很好的东西。包括我们中国传统的邻居里面大量的砖石结合,出墙入石的这样一种建筑方式,其实都是东方自然美学所带来的。这是我看到的一汪湖水我设计成了这样一个玻璃艺术的作品,又形成几种不同的形态表现。

总而言之我们对于这样的一些设计思考就是希望让它形成一种能够善用自然所形成的价值。我在主持中国设计权力榜评审的时候,我就推出了一个金奖在阿那亚所设计的一个沙丘美术馆,它是真正尊重自然,仍然保留着沙丘的形态不是全部推倒,让一个美术馆隐藏在沙丘里面,能够形成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相处的方式。

包括当年在氟利昂要做一个茶的空间,我设计的茶园里面生长出来的自然建筑,包括它的棚顶用中国传统水墨意象来表达传统美学。

北京工业设计周在十多年以来一直在提倡设计消费,我们现在的产业为什么对设计的认知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从这样一个观点上希望传播和改变我们的一些理解,我们的设计不仅仅是帮助你的产品做一些涂脂抹粉的事儿,外观造型的事儿,它是在深刻改变你的一种生产方式,目的是推动一种新的消费方式。我们购买一件服装,做功和面料仅仅占到购买价值的10%左右,消费者会问为那个百分之八九十花了什么钱?因为一件好的服装要符合身材、身份、气滞,符合所需要的美学功能要求,这些是什么带来的?这些是设计带来的。换句话说你拿着主要资金购买的是设计,做功和面料仅是购买设计的载体而已。买房子也是一样,买房子买的不是钢筋水泥,买的是无的部分,买的是空间。我们当代的设计观实际是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一个核心价值所在,不仅仅是一个附加值,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