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大咖说丨雄安新区未来城市“蓝图”已现!
发布者:河北工业设计创新中心
日期:2021-03-31
浏览次数:766
分享到:
< 返回列表

城市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城市的建设决定并影响着我们的未来。据悉,到2030年全球会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到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超过100亿!65岁以上人口由9%增长到16%,全球老龄化问题严重。


毫不夸张地说,人口过剩、城市人口分布、生态环境、气候变化、交通出行、医疗设施以及公共配套服务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人们迫切希望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规避和解决大部分城市病,关于“未来城市”的探索也甚嚣尘上。


图片


在世人想象中,“未来城市”与科幻电影中遍布高科技的城市画上等号,但根据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未来城市顾问委员会首份报告——《未来城市顾问展望2020:中国城市科技》显示:未来城市一定是包容、安全、韧性和可持续的,并且智慧以人为本。


雄安新区的建立就是站在时代洪流上对未来做出的创新探索,在第三届HIDW上,来自工业设计、科技、文化、建筑等领域设计大咖就围绕“设计营造多元世界”这一命题,展开了一场关于未来城市规划、居住、出行、可持续、城市智慧、新材料等领域的创新探讨。


今天小编就整理了几位嘉宾的精彩分享,为大家带来关于“未来城市”的设计新思辨。


气候问题


一个城市的发展,时间跨度可能长达数十年或更久,城市设计除了考虑如何解决当下的问题,还要对未来有所预见,以具有先见性的手法,描绘未来城市生活的蓝图。


而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语境下,人们不得不正视温度上升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根据联合国报道指出,截止2018年全球气温上升了1.2度。一旦全球平均气温超过1.5度,世界中纬度地区的极端高温将比目前的高温增加3度,北极在本世纪就可能出现夏季无冰的情形,现存90%的珊瑚礁也将消失,全球海平面会上升,还会有近千万人口因此受影响,全球极端气候出现的频率也会变高


图片

WSP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刘天伦


WSP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刘天伦就在《预见未来城市》主旨演讲中提到,未来城市设计一定要解决城市内涝和海平面上升问题,而这些可以用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去解决。


微信图片_20210331170442.jpg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海绵城市”材料实质性应用,表现出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成了“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也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


可持续发展


“未来城市”规划建设的最大使命就是在地球资源越发稀缺的当下,重塑低碳、低能耗城市。这就离不开新材料、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刘天伦在演讲中就提到了石膏粉、太阳能、风能等新材料、新能源,他表示:“鼓励共同生态、共同社会,保持生态链,对于地球,对人类都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图片


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基于生态环境和资源承载力,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零碳排放是许多未来城市的构想之一,通过设置高效自足的能源系统,有效处理城市污水和废弃物,减少城市在更长的时间跨度中对自然的影响和破坏,实现长久、可持续的城市生活。而再生能源、回收再利用是降低能耗、实现零排放的有效途径。


图片

第三届HIDW总策展人、英国工业设计大师迈克尔·杨(Michael Young)


第三届HIDW总策展人、英国工业设计大师迈克尔·杨(Michael Young)在《设计营造多元世界》主旨演讲中表示,“设计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更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要创造可持续性,使我们生命中的所有物质变得更加有价值。”迈克尔·杨在演讲中分享了他将退役的波音747通过拆卸、重新组合的方式变成不同的产品,并通过这样的行为诠释“可持续”。



新型智慧城市


在互联网、智能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产品已经无所不在地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智能手机、电子支付、共享经济、智能出行……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生活效率,也让城市中发生的一切都转变成大数据,并入庞大的城市算法中。


但这样的高技术城市就是真正的智慧城市了吗?


对此,刘天伦表示:“科技是未来城市建设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全部。”真正的智慧城市,不仅要让政府的决策更聪明、更准确、更科学,还要让城市使用者对城市的感知更高效、更便捷,生活更幸福。


经过多年的探索,社会对于新型智慧城市已经有了共识:以提升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企业的智能化重塑为目标,构建立体感知、全域协同、精确判断、持续进化的一体化智能体系。


图片

东南大学旅游与景观研究所所长郑德东


东南大学旅游与景观研究所所长郑德东在雄安设计论坛圆桌会议上就针对新型智慧城市发表了他的看法:“新型智慧城市的‘新’是指在城市市民、建设者的帮助下,城市可以进行自我净化。这种自我净化让城市不仅拥有漂亮的皮囊,还有智能的大脑、柔软的心、有趣的灵魂。我们应该鼓励设计师去真正的阅读城市、体会城市、挖掘城市最大的价值和美,避免千城一面以及这种孤岛效应。”


随后,他对智能头脑和柔软的心进行了进一步解读,“智能的头脑——比如把AI引入到物业管理;智能巡逻车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安全;深层次的数据交流、数据共享使我们变得更便捷;深层次的交互使我们更加高效等等。柔软的心——一个城市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于它的吸纳能力和情感设计,它赋予城市以温度,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城市是一种物理空间的创造物,人是社群动物,人在和空间进行交互的过程中,不仅使用它,在我们的接触过程中同时还能够感受它的乐趣和文化,这让我们的城市空间变得更加有趣。”


在郑德东的解读下,智慧城市的蓝图在我们脑海中逐渐变得清晰明了,而雄安新区这座未来之城也早早就朝着智慧城市发展着。



在雄安新区一排排芦花多功能路灯正在为智慧城市建设站岗放哨,它集智能照明、手机充电、信息发布、一键报警、休息座椅、视频监控、WIFI覆盖、红绿灯、5G基站与环境监测等功能为一体,可以根据环境亮度、天气情况自动调节照明强度,有效降低能耗和运维成本。同时搭载多功能摄像头和交通指示灯,自动开展交通数据采集,并辅助交通调度指挥和行政执法。装备一键式报警装置,对求助者迅速开展身份识别、人员定位和警力派发。在路灯的整体设计上,设计师根据雄安新区白洋淀荷叶的形象,在细节上创新设计了座椅及底座,并巧妙地利用荷叶纹路为导水槽,使其在雨后不留水渍,让每日行走在钢筋水泥城市森林中的都市人也能感受到寄情山水乐趣。


城市出行


未来城市交通出行是什么样?


从城市交通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城市出行将围绕“绿色”“共享”“智能”三大趋势发展。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绿色”近几年频频被提及,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以燃油汽车为主导的一种社会形态正在朝着非化石燃料化发展;公共交通特别对于大城市来讲是不二的选择;从环保角度出发,走路是唯一不需要借助任何交通工具的移动方式,也是唯一能零排放的出行方式,人们可以通过步行锻炼身体,更好地感受生活的城市空间。刘天伦就在主旨演讲中提到:“未来的交通设计并不是解决汽车出行的难题,而是鼓励步行和骑自行车。而为了鼓励人们选择步行出行,城市空间需要提供更多体验性和人性化设计。”


图片


简而言之,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零排放、或者说排放比较小的方式将会在未来变得更加的突出。


而在“共享”“智能”的趋势下,未来的出行模式又将朝高信息化、高效组织的方向转变。当未来路上的车都是无人驾驶的时候,汽车还会傻傻在停车位上等待吗?


图片



同联科技就曾在第二届HIDW上展示了最新轨道交通方案——轻量捷运系统以三维立体交通、 5G 智能技术、 loV 系统的整合,实现端到端自动驾驶和自动控制。该交通系统可取代传统的公交车解决"最后一英里"问题,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轨道可以设计为地上、地下或环建筑物周围,无需占用现有道路。

图片


未来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承载了无数人对于今后生存环境的想象与期待,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本身就是一个划世纪的伟大设计。当地球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人类越来越坚定走可持续发展这条路。已成功举办三届的HIDW每年汇集绿色、生态、环保等多项领域设计精品,与金芦苇工业设计奖强强联合,发挥城市建筑、生态宜居、绿色智能、创新发展、新材料等多方面创新成果,赋能和推动这座未来之城的建设。


雄安新区也让诸多顶级设计智慧得以实践,新的思辨、新的主张正在雄安新区形成,设计灵感的传达正在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助,让每个雄安的参与者和建设者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生活的编剧和未来城市的设计者。此时此刻个体或者集体的力量流入大海,在每一分钟、每一秒都奔波在改变命运的道路上!


2021年9月第四届HIDW即将与大家见面,关于未来之城的讨论仍在继续,让我们一起相聚第四届HIDW,为雄安新区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和智慧!